兴趣驱动 中医药传承助力青少年素质教育
2016年11月,在上海市教委、上海市科委联合组织下,“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实践工作站”正式成为全市首批25家实践工作站之一。
以“兴趣驱动、过程为重、实践指导”为原则,助力青少年科学研究探索
工作站以大学校级公共平台教学实验中心为依托,下辖4个实践点: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上海市敬业中学、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和上海市高行中学,形成“工作站-实践点”的运行体系。教学实验中心作为工作站的科研实践教学基地,依托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承担课题开发和实验室安全教育等内容。首批共设置10个创新实践课题,涵盖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三个学科,分别由知名专家教授领衔指导。工作站遵循“兴趣驱动、过程为重、实践指导”的原则,按照“自由选题、过程记录,公开答辩、等级评定”的程序,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中医药人文素养提升与中医药专业技术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体现对生命价值的正确认知
我国历代医家在实践中形成了许多优良的医德传统,医学科学的要求又赋予了医德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中医学课题学习中,通过“中医四诊”有效的健康识别体验,以及中医药特色诊疗手段实践,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人文关怀意识和“大医精诚”精神。在中药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中,使学生树立起“认识规律、尊重规律”的唯物主义观点;通过中药真伪鉴别实验及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治学作风;通过中药饮片质量问题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在动物实验方面,对学生进行动物实验安全教育,开展动物实验规范操作训练及虚拟实验;在动物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采用最低限度痛苦的方法处死动物,并且最后向实验动物行默哀礼。在课题设计中,我们将生命观和伦理教育植入其中,让学生在实验和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生命,促使学生自我建构并形成生命平等的观念和敬畏生命的意识,并体现在学生实验操作的各个环节中。
充分体现中医药特色与精髓,继承与创新并重
在当前的文化背景中,厘清文化根源,坚持中医本色,在课题设计中将中医理论体系的精髓介绍给学生是重中之重;同时结合最新中、西医研究成果,用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研究中医学,强化学生对中医现代基本诊疗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在中药学学习中,通过对药用植物、中药材、中药饮片有初步认识,并掌握中药材性状和显微鉴定的操作方法与技能,最后完成中药材解析标本的制作,作品充分体现了学生对不同品种正品、非正品、伪制品的鉴别情况;部分饮片性状特征点图片及显微图片已达到可收入我校虚拟图库的标准;在标本制作时,强调学生个性化设计,并通过绘画、摄影、PPT制作等不同元素渗透到作品中去,充分诠释了兴趣与专业融合的教学理念,点燃了学生创新实验与实践的热情,在学生的心里播下了一颗“中医药的种子”。
来自上海大学附属中学的胡嘉玥同学在实验记录里写道:
我很认同上海中医药大学胡校长在开学典礼上所说的: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学着西方先进的东西而全然放弃自身的特色与精髓,那我们永远只能跟在先进者的后面,我们永远无法超越。科研于我而言,从此变得灵动了——因为我想,我看到了人文传播的另一条光明大道,也看到了与人文结合的中国科学事业更加有力的振翼!
进站同学经过24课时的学习实验有很多感触:
在一天的实验过程中最令我感触最深刻的,不是实验前繁杂的试剂制备步骤,也不是眼花缭乱的数据分析,而是那一次又一次的进样和测定。那象征着每一种进入市场流通的药品背后药物研发人员的心血。很难想象,一种药物从想法到能够被售卖,这其中经过了多少次的测定,又包含了多大的耐心。创新实践课程,不仅让我体验了实验和创新的乐趣,还使我感受到了每一次或大或小创新背后隐藏的辛苦。
——上海市市东中学 陈丹妮
科研不一定总要让人感觉非常“高大上”,只要它能够多解开一点世界的未知、多探索出一些世界的奇趣,那它就可以是科研,就能够有创新。
——复旦附中青浦分校 张超尘
之前也参加过区级和市级的科创大赛,可以算是写过几篇小论文了。然而在听取科研思路与方法的主题报告时,我发现了之前写小论文的许多漏洞。现在想来,那几篇不严谨而且未免显得稚嫩。
“不重其大,重其优;不重其全,重其特;不重其名,重其实”。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办学理念其实跟上海现在的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未来我兴许没有成为中医药大学的一员,但是我相信这几天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学习会让我终身难忘。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周浦中学 何颖佳
在生活中我常常会遇到一些小小的中医知识,对于今天的所见所闻来说真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在以前我常常把中医狭隘地理解成一个老先生在把脉,磨药,然后再给病人。现在我更加明白了,中医并不只是传统的望闻问切,在时代的发展中,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时时加入新的活力与血液,这也许才是中医成为了中国数千年文化中闪亮的瑰宝。
——董恒甫高级中学 李一
转自|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