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基础与仪器分析实验室主要为中药学专业本科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提供实验教学服务。根据实验教学需要,本实验室设有理化基础实验室2间、电子天平室、红外光谱室、紫外光谱室、高效液相色谱实验室、气相色谱实验室和液相质谱实验室等。现有教师系列2人,专职技术人员共7人,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1人,高级实验师3人,实验师3人。在完成实验准备工作的基础上,还提供实验课程主讲与带教、实验室安全管理、大型仪器的使用与维护、实验室与实验技术SOP、实验课程开发等实验教学服务工作。
一、实验教学
理化基础与仪器分析实验室目前主要承担中药学、药学等专业,涉及中药专业本科、夜大的实验教学准备工作和部分实验课程的主讲及带教任务。教学内容涵盖了中药及药学类专业11门实验课程,主要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物理、仪器分析等课程的54个实验项目。
专业 | 课程 | ||
中药学 | 理化基础实验(一) | 理化基础实验(二) | 现代仪器分析 |
中药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 | |||
药学 | 无机化学 | 有机化学 | 分析化学 |
物理学 | 物理化学 | BIOANALYTICAL TECHNIQUES II |
二、教学实验的准备工作
实验技术人员负责课程中实验试剂、药材、药品、玻璃仪器的清点、采购、预实验、课前准备及课后回收等工作。
三、实验带教工作
根据实验课程的需要和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技能特点, 参与了《现代仪器分析》、《BIOANALYTICAL TECHNIQUES II》等课程的带教工作。
四、实验课程主讲
目前,科室部分实验技术人员已参与《中药新药药学研究技术与方法》、《中药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等课程的实验主讲工作,充分展现了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操作规范性上的优势。
五、《中药学基本技能操作训练》课程
《中药学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是专门针对我校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实验技能培训和考核而设置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建设开始于2009年,是按照我校国家级中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要求,进行的实验技能培训课程建设,是我校教学实验中心实验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完成的实验教学成果。
5.1 课程体系设置
5.2 课程建设目标
5.3 技术要点分解
5.4 特色教学视频
六、仪器的管理与维护
中药学实验室现有LC-MS/MS、UPLC、原子吸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大型仪器,实验技术人员负责大型仪器的日常维护和检修报修工作。
七、中药分析虚拟平台建设
中药分析虚拟平台可分为几个模块:分析仪器、分析技术、药典实例、自主学习、讨论区等,其中分析仪器分为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通过这个平台建设,可为整个中药分析技术的虚拟培训提供软件支持。
八、指导本科毕业论文
序号 | 课题名称 | 学生 | 指导老师 |
1 | 泻白散基准样品的制备工艺研究 | 王安 | 李婷 |
2 | 知母皂苷AⅢ载药脂质体的制备与评价 | 胡睿涛 | 路璐 |
3 | Study on HPLC Fingerprints and Multi-components Quantitaitive Analysis of Different Phases in Banxia Xiexin Decoction | 张唯佳 | 浦益琼 |
4 | 花香安神方对PCPA诱导的失眠小鼠的镇静安神作用研究 | 沈敏 | 浦益琼 |
5 | 花香安神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 周静雯 | 浦益琼 |
6 | 玉女煎的现代制剂工艺研究 | 何仪恬 | 丁越、刘云 |
7 | 蟾酥提取纯化制剂工艺研究 | 张可青 | 丁越、路璐 |
8 | 复方知母颗粒抗前列腺增生药效作用评价 | 王蔚云 | 丁越、赵文军 |
9 | 载吲哚菁绿/隐丹参酮透明质酸修饰金属有机骨架纳米递送系统的制备与表征 | 王曼 | 黎哲 |
10 | Preparation of Prussian Blue Nanoparticles Containing Cryptotanshinone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 闵丹婷 | 黎哲 |
11 | 知母-黄柏药对通过内质网应激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机制研究 | 陈芷璇 | 赵文军 |
12 | 加减知柏地黄汤抗肥胖作用研究 | 卫奕玮 | 赵文军 |
九、服务社会
科室连续8年承担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实践工作站项目,为培养高中生的科学素养作出应有的贡献。
十、团队成果
10.1 教学课题申报
课题题目 | 课题类别 | 负责人 | |
1 | 中药学实验技能操作 | 上海高级市级重点课程建设 | 丁越 |
2 | “中药分析检验智能虚拟实验中心”建设 | 上海中医药大学第21期课程建设重点项目 | 侯剑伟 |
3 | 红外光谱技术虚拟学习系统的建设与推广应用 | 上海中医药大学第20期课程建设项目 | 杨轶舜 |
10.2 教学文章发表
序号 | 姓名 | 文章名称 | 杂志 | 发表日期 |
1 | 张永 | 虚拟仿真实验在中药本科实验教学中的利与弊 | 中医药管理杂志 | 2021.01 |
10.3 专利申请
序号 | 专利名称 | 时间 | 类型 |
1 |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2024.01 | 发明 |
2 | 一种中药复方、由其制成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2024.01 | 发明 |
3 | 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2024.01 | 发明 |
4 | 知母皂苷酶解产物及知母皂苷AⅢ在制备治疗高血脂症药物中的应用 | 2023.09 | 发明 |
5 | 一种减肥降脂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 2023.08 | 发明 |
6 | 一种蟾酥提取物无胆固醇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2023.07 | 发明 |
7 | 秦皮提取物与冰片的药物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2023.05 | 发明 |
8 | 一种秦皮提取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2022.11 | 发明 |
9 | 知母皂苷酶解转化物在制备抑制皮肤浅表真菌药物中的应用 | 2022.02 | 发明 |
10 | 一种用于模拟中药离子透析的在线监测装置 | 2021.11 | 实用新型 |
11 | 半夏泻心汤在制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 2021.04 | 发明 |
12 | 一种玉女煎基准物质的制备方法与指纹图谱的质量控制方法 | 2021.04 | 发明 |
13 | 一种甘姜苓术汤及其制备方法与指纹图谱的检测及控制 | 2021.04 | 发明 |
14 | 一种用于二氧化硫/亚硫酸(氢)盐检测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2021.01 | 发明 |
15 | 知母皂苷酶解产物及其主要组分知母皂苷AⅢ的医药用途 | 2021.01 | 发明 |
16 | 一种氧化还原响应性两亲性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2020.06 | 发明 |
10.4 教材编写
姓名 | 参与类别 | 教材类型及名称 |
浦益琼 | 编委 |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中药新药研发学》 |
黎哲 | 编委 | 高等医药院校系列教材, 《中药制药辅料学》 |
10.5 教师指导学生发表文章
(1)指导学生发表论文
1. 虚拟仿真实验在中药本科实验教学中的利与弊[J]. 2021, 29(01):18-20(第一作者,周上韵)
2. Dual-site mitochondria-targeted fluorescent probe for simultaneous distinguishing detection of hypochlorite and SO2 derivatives in real water samples and bioimaging(第八参与人,杨凯旭)
(2)指导学生申请专利
1. 一种甲醛检测去除套装,ZL 2023 2 0628709.0(第二、三、六-八申请人,龚佳龄,刘雍旸,沈奕,顾可煦,张嘉铭)
十一、科研成果
11.1 科研项目
近三年获得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2003962,基于“汤液相态-物质成分-生物效应”的相关性研究“去滓再煎”对半夏泻心汤的药性调和作用, 2021-01至2023-12,24万,主持(浦益琼)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82173946,基于核受体FXR调控的西南獐牙菜抗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研究,2022-01 至 2025-12,55万元,主持 (韩涵)
3. 上海市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1ZR1460500,基于FXR核受体调控的中药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体内代谢产物与利胆药效关联性研究,2021-07 至 2024-06,20万元,在研,主持 (韩涵)
4. 上海市2021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ZR1460800,药辅合一”知母皂苷载药脂质体的构建及抗乳腺癌作用评价,2021-07至2024-06,20万元,主持 (路璐)
11.2 科研论文:
1. LAN J, LIU L, LI Z, et al. A multi-signal mitochondria-targeted fluorescent probe for simultaneously distinguishing biothiols and realtime visualizing its metabolism in cancer cells and tumor models [J]. Talanta, 2024, 267: 125104.(IF=6.1)
2. YE X, ZHANG T, HAN H. Metabolite Profiling of Swertia cincta Extract in Rats and Pharmacokinetics Study of Three Bioactive Compounds Using UHPLC-MS/MS [J]. Planta Med, 2023, 89(3): 333-46.(IF=2.7)
3. NIE W, YANG Y, LI L, et al. Comparison of pharmacokinetic profiles of seven major bioactive components in normal 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rats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Ling-Gui-Zhu-Gan decoction by UPLC-MS/MS [J]. Front Pharmacol, 2023, 14: 1174742.(IF=5.6)
4. HUANG D, ZHANG C, CHEN J, et al. Computational Workflow to Study the Diversity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Fourteen Different Isatis Species [J]. Cells, 2022, 11(5).(IF=7.666)
5. LAN J, WANG Y, QIN Y, et al. Dual-site mitochondria-targeted fluorescent probe for simultaneous distinguishing detection of hypochlorite and SO2 derivatives in real water samples and bioimaging [J]. Dyes and Pigments, 2022, 207: 110706.(IF=5.122)
6. ZHEN L, LAN J, ZHANG S, et al. A NIR fluorescent probe for the specific detection of hypochlorit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 [J]. Anal Methods, 2022, 14(22): 2147-52.(IF=3.532)
7. Lan JS, Zeng RF, Wang Y, Zhen L, Liu Y, Ho RJY, Ding Y, Zhang T. All-in-one: Accurate quantification, on-site detection, and bioimaging of sulfite using a colorimetric and ratiometric fluorescent probe in vitro and in vivo. J Hazard Mater. 2022 Feb 15;424(Pt B):127229. doi: 10.1016/j.jhazmat.2021.127229. Epub 2021 Sep 14. PMID: 34653860.(IF=14.2)
8. Li M, Qin Y, Li Z, Lan J, Zhang T, Ding Y. Comparative Pharmacokinetics of Cinobufacini Capsule and Injection by UPLC-MS/MS. Front Pharmacol. 2022, 18;13:944041.(IF=5.988)
9. Liu L, Chen Y, Zeng RF, Liu Y, Xie SS, Lan JS, Ding Y, Yang YT, Yang J, Zhang T.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novel 3,4-dihydrocoumarins as potent and selective monoamine oxidase-B inhibitors with the neuroprotection against Parkinson's disease. Bioorg Chem. 2021, 109:104685.(IF=5.275)
10. MA N, ZHANG Y, SUN L, et al. Comparative Studies on Multi-Component Pharmacokinetics of 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 Extract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in Different Rat Models [J]. Front Pharmacol, 2021, 12: 655332. (IF=5.6)